跟单社区:波浪理论VS缠论,深度解析两者的差异
波浪理论和缠论是两种不同的技术分析体系,在哲学基础、分析框架和实际应用上存在显著差异。以下是它们的主要不同点:
理论起源与哲学基础的不同
波浪理论(艾略特波浪理论)
由拉尔夫·艾略特(Ralph Elliott)在1930年代提出,基于自然规律(如分形、斐波那契数列)和群体心理周期。
外汇跟单社区认为市场走势遵循“5浪上升+3浪回调”的固定模式,循环往复。
核心思想:市场的运动具有天然的韵律和可预测的周期性。
缠论(缠中说禅理论)
由中国投资者“缠中说禅”(匿名博主)在2006-2008年提出,融合了东方哲学(如《易经》)、动力学和几何学。
强调市场走势的“自相似性”和“完全分类”,通过分型、笔、线段、中枢等概念动态划分走势。
核心思想:市场走势是“人性贪嗔痴的合力的痕迹”,需通过完全分类应对不确定性。
分析框架与工具的不同波浪理论基本结构:5浪驱动(1-2-3-4-5)+3浪调整(A-B-C),嵌套在不同周期中。
关键工具:浪型识别、斐波那契比例(如回调位38.2%、61.8%)、通道线。
规则性:严格定义浪的规则(如浪4不进入浪1价格区间、浪3不能最短等)。
缠论
基本结构:分型→笔→线段→中枢→走势类型(上涨、下跌、盘整)。
关键工具:中枢(价格重叠区间)、背驰(动力衰竭)、买卖点(第一、二、三类)。
灵活性:无固定浪型,强调“走势终完美”(任何走势必然完成其内部结构)。
对市场的理解的不同
波浪理论
认为市场运动是线性的、有明确方向的(趋势+回调),依赖历史规律。
更注重“预测”,通过数浪预判未来走势目标(如浪3或浪5的高度)。
缠论
认为市场是“非线性”的,走势通过中枢演化,强调“当下”而非预测。
更注重“应对”,通过完全分类(如“上涨、下跌、盘整”)制定操作策略。
适用性与局限性的不同
波浪理论优势:适合趋势性强的市场(如股票牛市、外汇大周期),提供明确目标位。
局限:浪型划分主观性强(尤其是调整浪),易出现“千人千浪”;对盘整市效果差。
缠论优势:适合任何市场(包括震荡市),通过中枢和背驰捕捉转折点。局限:学习曲线陡峭,概念抽象(如“级别递归”);需高频动态调整分析。
交易决策逻辑的不同
波浪理论
交易依据:浪型确认后(如浪3启动)或斐波那契回调位入场。
止损设置:通常放在浪的起点下方(如浪2底部)。
如图,红色圆圈为浪2底部,也是斐波那契回调的0.618处。
缠论
交易依据:买卖点信号(如“第三类买点”即中枢突破回踩)。
止损设置:根据分型或中枢破坏判定。
如图,红色圆圈为“第三类买点”。
热点资讯
- 金市行情:金价持稳静待美国经济数据2025-06-27
- 教你如何4步摆脱对价格走势分析的困扰2025-06-26
- 江恩理论的实际应用2025-06-24
- 外汇基本面分析知识: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2025-06-19
- 深入解析点差(Spread):定义、影响2025-06-18
- 科普:金融市场中的周期共振2025-06-17
- 美国关税尚未推高通胀的三个原因解析2025-06-13
- 中短线交易经验谈:波段交易的方法与戒律2025-06-12
- 美国通胀数据公布前,黄金维持小幅震荡,等2025-06-11
- 美国非农数据悬而未决,黄金维持区间震荡,2025-06-06
- 科普:缠论中的 “段 ”应用2025-06-05
- 跟单社区:如何利用美联储的决议交易外汇2025-06-04